安图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安图新闻

【书评】学会淡定——读王典根《让文字为心灵疗伤》有感

发布日期:2017-01-24 发布者: 访问:659

崔光华  安康市人大常委会


      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历经30余年的努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日新月异、翻天覆地。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一是“快”字,你看人们外出首选的交通工具飞机日行数万里,接下来是高铁与飞机PK,人们的出行的确很便捷;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取代了书信,人们的交谈更简捷。二是“忙”字,除了忙上班、忙上学之外,相当一部分人群是在忙“非”。笔者近日去北京乘地铁,确见乘客都很忙,忙什么呢?一节车厢近百人,95%的人都在玩手机、玩电脑。相互之间漠然置之。“忙”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什么?除了生活节奏的加快外,就是强烈的负效应,就是人心的浮躁和社会的喧嚣。一个“钱”字搅动了社会,搅乱了人心。人与人之间除了金钱关系,还有什么更重要?大街小巷,白天晚上找不到一块宁静的地方,商人的广告宣传和小贩的叫卖不绝于耳,你有太多的无奈和感慨。信任缺失、人情冷漠、环境恶化、乱性丛生,人们有吃有穿却无好心情,有房有车却无安全感,试问,这到底是为什么?

近日我从一个“80”后青年王典根的作品《文字为心灵疗伤》中看见了一缕阳光,体味到一丝清风,让我的耳目为之一聪。

他在《学会淡定》一文中写道:“一个人要挣脱这个纷杂喧哗、物欲横流的社会,的确艰难。但是,每个人都别无选择。如果你要幸福,你的心灵就必须拥有一份淡定,让权力、美色、势力远离你……用宁静稀释忧伤和苦闷,用淡定驱散困惑和忧虑,遥望远方,即使那里都叫作远方。”我欣赏这诗一般的语言和少年老成的豁达。

学会淡定,首先要读书。古人讲:“士三日不读,则其言无味,面目可憎。”典根在书中写道:“智者常常一生与书为伴、与书为友,因为看的是书,读的是世界,看的是文字,读的是人生。顺境读书如锦上添花,可以提高生命质量;逆境读书宛若名师指路,可以分辨是非”。可见典根对读书的认识是深到骨子里了,因而他能做到“用文字去放飞思念,用文字去忘记疼痛,用文字为心灵疗伤。”“没有爱情不会影响人生的亮度,没有文字必将影响人生的厚度。”年轻的典根因读书而快乐,因文字而厚重。

关于读书,笔者也是爱好者,记得若干年前,有一次去欧洲,事前我做了些准备,竟把余秋雨大师的《行者无疆》背上,白天转,晚上看,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师的描绘做比较,使感受更加深刻,境界一下提升了不少。对此,虽有人微词,但我自感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外出学习取经。

学会淡定,要坚定信念。信念是人生的目标和动力。“信念是马达,给人无穷的力量;信念是一叶扁舟,勇敢地驶向彼岸;信念是一对翅膀,努力地直冲云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为什么有的人一生事业有成,有的却一事无成,究其原因,主要是信念缺失,因为没有既定的目标,就如玻璃瓶中的苍蝇,四处碰壁却找不到生路。因为信念缺失,没有动力就饱食终日,像寒号鸟一样得过且过。更有甚者,因为信念缺失,就想着不劳而获,就想着贪赃枉法,最后自掘坟墓。在物欲横流、人情淡薄的今天,我们需要一份默默无语,保存完整的信念,需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这样我们的社会才安定,我们的人生也才精彩。

几年前,我读过一个佛教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和尚和高僧的精彩对白。一日小和尚告诉高僧,秋天到了,该撒种子种地了。高僧回答:随时。不几日,大风刮起,种子被吹飞了,见此状,小和尚急告高僧,高僧曰:随性。又过了几日,小和尚见飞来一群鸟,把种子叼走了,急忙来告知高僧。得到的回答是,随遇。隔几日下暴雨,水土流失了,小和尚又来请教,高僧依然是两个字:随缘。春天到了,种子发芽了,小和尚兴高采烈来告诉高僧,高僧还是两个字:随喜。高僧尊重大自然,淡定自若的态度使人肃然起敬,回味无穷。

学会淡定,要从当下努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些至理名言曾经激励过若干代人。在我看来,在今天,在时下,远离喧嚣、学会淡定,需要实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与其怨天尤人,不如从自己做起,当学生的把书读好,当农民的把地种好,当“官”的把百姓的事办好。“淡定做人,从容做事”,这才会有人生的春华秋实。其实,典根同志就是这么一个从不言放弃努力的人。他初中未毕业就去当兵,退伍后在乡镇干过,后来进了城,与文字结缘,与山水结情,他对工作过的沈坝的深深眷恋,他对七堰村灾后重建的生动描绘都充分体现了这一切。他书中讲的“学会努力”“学会糊涂”“学会撞钟”“学会忍耐”等都很有哲理和深度,我相信都是他生活的积累和凝练。从这个意义上讲,典根的富有激情的人生阅历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失、所需要的,他为众多年轻人指点迷津,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