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评】永远点燃心中的灯盏——《花在飞翔》读后感悟
李华磊 汉滨区将军初级中学
初识诗人爱霞,是在友人举办的“红五月诗会”上,那天她拿着自己的诗集《李子不苦了》签名赠送。虽然我没有获赠,但她那爽朗的笑声、矫健的步伐、率直的性格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花在飞翔》是爱霞的一部散文集,作品分为教育琴瑟、生活笛音、亲朋弦乐、山水笙歌、风雅评弹五个部分。仔细阅读,受益匪浅。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不仅给人以文字上美的享受,往往也能给人留下许多思考的空间,让人在阅读后有不菲的收获、心灵有了共鸣,而《花在飞翔》就是这样一部好作品。
掩卷思索,发现作者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杰出的班主任 ,我更觉得她是一位教育家。在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余,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巴子和鬼子》一文,充分体现了作者教育的智慧;《学生参赌根源何在》一文,给读者提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引人思考。每一个孩子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古人云:“养儿不教父之过,养女不教娘之错”,也就是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作者用独特的的视角,把平时教学工作中的点滴感悟,及时记录下来,与我们一起分享,足以可见作者是一个坚持不懈的智者。
有人说:生活就是一杯纯净水,调剂水的滋味全靠自己。作者把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感悟,用灵动的文字记录下来,为成长的道路上树立一块块基石,平凡的生活在作者笔下富有了新的内涵。从喝茶中悟出了人生的真谛、从函数教学中感受到人生的浮沉,从雪花的飘落中感触到生命的价值。正如《断电的夜晚》所写那样:蜡烛的燃烧注定生命要经受火的洗礼,才能显示它生命的辉煌;人,不管何时,都要永远点燃心中的灯盏。
当我读了作者《四外婆的黄瓜面》,我的眼角湿润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的生活还处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饥饿时刻包裹着我们单薄的躯体。作为作者的同龄人,我深切的感受到那种饥饿的疼。因为口馋、更因为饥饿,摘了生产队的两根黄瓜被发现后批斗,是四外婆拿钱化解了作者的难堪,也正是四外婆的“花自己钱的才是好东西”这句话教育了作者,在她幼小的心灵上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鞭策作者用自己的努力改变自身的命运,这句话也成了作者前进道路上的座右铭。“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少年时的苦难造就了作者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性格。
有位哲学家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作者正是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善于思索的心,去看待生活中的一切。作者足迹所及的地方,一定会留下美好的文字。潺潺的流水、葱郁的大山、现代化的都市,或者一个小小的物件,都能勾起作者无限的遐想,创作出优美的文学作品。
作者笔下的《三棵树的村庄》,字里行间流露出满满的爱、浓浓的亲。透过文章,我看到了作者欢乐的童年、儿时的梦想。每一个成功的人士,一定是少年时期就有远大梦想的人。
通过阅读《记录地震时刻》,能感受到作者是一个敢于担当、有责任心的人。为了及时疏导学生们安全撤离,忘却了女儿的安危,这种大爱情怀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实属难能可贵。
《花在飞翔》记录了作者成长的心路,也让我们感受到其从事写作的初衷。作者用自己的情感抒写生活中的真善美,与读者交流、共勉。手捧着带着墨香的书卷,作者灿烂的笑容又浮现在我的脑海。
爱霞,一个充满阳光的女强人,一个生活的智者,一个教师的楷模,一个有思想的诗人,一个对文学执着的追求者。她时刻点燃心中的灯盏,用心创作出启迪我们灵魂的作品,让文学之花永远植根在我们的心灵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