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图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安图新闻

【书评】读《红岩》经典 学江姐精神

发布日期:2016-12-06 发布者: 访问:416

    梁云祥 江苏省主旋律教育厅发行管理中心

我从小啃过不少书,名著非名著读了一大摞,但让我一生难忘、反复咀嚼、反复读的书,只有《红岩》。

第一次读《红岩》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刚上初中时。当时书籍贫乏,很多在“文革”前出版的优秀长篇小说早被打成了毒草。处于当时的年纪,又刚好是接受知识的年代,我们好似嗷嗷待哺的婴儿,学校的图书馆却早被关闭,闲时苦于无书可读。咱们有咱们的办法,家里总有那么几本旧书,同学间暗地交流,不让老师知道——知道的话要被上交,还会引来一顿批评。

有次,学校里结合形势,发动学生上交所谓的毒草书籍。学生要是听话的,回家后纷纷翻箱倒柜,有上交一两本、两三本的,我语文成绩不错,老师叫我负责登记收集。上交的书籍有三五十本,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损。有本发黄的书,我随手拿起,只见既无封面、又无封底,书脊上只残存两个字,我用眼睛一瞟,不由得心中一亮,是我向往已久的《红岩》。这本书早就听人说起过,一直未有机会拜读。好在当时只登记册数,未登记具体的书名,我便用一本薄薄的不知名的书李代桃僵,换回了这本《红岩》。拥有了《红岩》就像拥有了一个好朋友,拿在手里,不仅常看常新,在以后的日子里,这部书一直陪伴着我一路成长。

《红岩》塑造了许多家喻户晓、令人钦佩的英雄形象:有机智勇敢、舍己为人的许云峰;有天真可爱、聪明伶俐的“小萝卜头”;有我敬佩的女英雄江姐……读了《红岩》,最让我刻骨铭心的人物是江姐,她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当她发现自己的丈夫彭松涛的人头被敌人高挂城头时,不像普通女性一样面对残酷的现实而变得不堪一击,她强忍悲痛擦干泪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当敌人严刑拷问她时,她始终不透露党的半点秘密,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她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英雄的江姐也是美丽的,她在渣滓洞监狱里,穿着那蓝色的旗袍,以干净而又苍白的面容从容与敌人斗争,甚至在最后临刑牺牲前,她也让大家不要哭泣。她用一言一行,激励着狱中的其他革命志士,尽情彰显了“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的精神。

“江姐”这个名字赋予和代表了真正的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永恒的精神力量。作为一名和平时期的共产党员,生在新中国,长在五星红旗下,更应该缅怀和追思革命先烈,感沐她那灿若云霞般的信仰光芒,自觉接受先躯们的精神洗礼,传承英烈们无私的精神财富,弘扬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新常态下学习江姐精神,就要学习江姐坚如磐石的革命理想信念,始终坚定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自信。新时期党员学习江姐精神,就是要把江姐无比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继承发扬,升华为中国特色的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自信,把信仰的力量传承下去。今天,面对深化改革的硬骨头,面对发展中的突出短板,作为党员,更要坚定理想信念,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在实践中迎难而上、奋发有为,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新常态下学习江姐精神,就要学习江姐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不断强化责任担当和攻坚克难意识。要继承江姐百折不挠的革命斗志,彻底摒弃四平八稳、无为而治的享乐主义思想,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破瓶颈,以事不避难、奋勇向前,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建设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真正发挥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新常态下学习江姐精神,就要学习江姐以组织需要为前进方向,时刻与党组织同心同向、同频共振。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新时期学习江姐精神,就是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要始终坚持把学习作为提升党性修养的第一途径,为“做合格党员”筑牢理论和能力根基。
先烈们播下了《红岩》精神的星星之火,而我们的责任是接过这火种,让它发出耀眼的光芒,并把这燃烧的火炬传下去,永远地传下去。伟大的英烈们长眠于青山翠柏之间,江姐的精神将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