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评】血染的传奇不朽的丰碑 读《血染东江口》有感
宁陕县图书馆 刘晓慧
巴山秦岭觅忠魂,血洒东江留英名。那些曾经的传奇筑成一道坚不可摧的丰碑屹立在东江口——是谁在夜幕中探索前进,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假和谈真内战”的狰狞面目?是谁深入虎穴,以铮铮铁骨面对严刑拷打血染东江口?是谁骨埋秦岭在黑暗里期待冲破暗夜,呼唤胜利的曙光,用浩然正气吹响冲锋的号角?是谁在极端危险的抗日道路上惨遭秘密活埋成为历史悬案而永垂不朽?那就是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位巍巍英烈在《血染东江口》书中对大家的昭示与倾诉……我站在幸福的拐角,聆听岁月碾过的历史声响。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那些催人泪下的故事。那些扣人心弦的场景,总在回想。
十年经戎马,得安且苟安。放浪形骸外,俯仰天地宽。出生于钟祥县祥梓镇的张文津先烈,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求学时期,深受“五四”运动新文化的熏陶和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和许多热血青年一样,忧国忧民、崇尚革命。列强横行、军阀混战、人民遭殃的时局使他激愤,促他求索。在中学时代就经常把当地的一些爱国青年和有识之士邀集到家里谈论国事,抒发政见。在各地如火如荼的救亡活动中拉起一支小型救国武装打土豪分田地。后来在党的教育和斗争的锻炼下,变卖家产,支援革命。期间自己的胞弟惨遭杀害,他没有退缩,依然勇敢的带着部队辗转周旋,坚持革命斗争。足迹踏遍鄂中、襄北各个战场。经过革命的熔炉的锤炼,成长为有强烈的正义感和民族自尊心、作战勇敢、指挥有方的重要领导骨干,对五师和鄂豫边区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长城内外杜鹃红,壮士征战为大同。只愿留得青史在,身为人杰鬼亦雄。英烈吴祖贻出身于南京一个封建家庭,家境日渐败落,靠着知书达理的母亲支撑着家庭。幼小的心灵受到“木兰从军”、“岳母刺字”和戚继光、郑成功抗敌故事的影响,决心以他们为榜样,驱除鞑虏,还我河山。小小年纪就在寒风中的街头,为前方壮士的募捐中进行慷慨激昂的演说、宣传。在天津南开中学掀起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活动,组织学生罢考、瓦解军警包围、当搬运工人,四处宣传抗日,唤醒民众。组织请愿代表团向国民党当局递交请愿书,义正辞严、掷地有声,要求政府停止内战、团结各党派,一致抗日。在敌强我弱的鄂豫边区,祖贻不畏艰难,在敌、伪、顽的夹缝中进行抗日活动,发动边区广大群众建立抗日救国组织,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战火纷飞的抗日时期,这位年轻的边区民运部长,组织群众,团结抗战,足迹踏遍了边区的各个根据地,为边区建立好民主政权日夜操劳,呕心沥血。
少时曾为国难忧,成人誓当厄民仇,壮烈殉国战顽寇,血染东江典范留。毛楚雄作为毛泽东胞弟毛泽覃唯一的孩子,刚出生不满六个月就随母亲关进了监狱。患病后由孤苦外婆一手抚养,在外婆短短续续告诉他伯伯、伯妈和父亲干革命的情况中,他盼望着这些没见过面的亲人。传来的却是一件件噩耗:伯妈被敌人杀害、泽健姑姑壮烈牺牲,从未见面的爸爸也英勇就义。在他苦难童年的心里,播下了对旧社会,对反动派仇恨的种子。后来辗转到韶山冲,先跟舅舅读古文、学历史,后到韶山毛氏宗祠初级小学读书,期间跟当地革命群众学打谷、碾米、打柴、种菜等劳动技能。革命家庭的熏陶下,使得楚雄逐步懂得不少革命道理,党组织的关怀教育下,他那幼小的心灵就产生了革命的欲望,立下了宏伟志愿,写下了许多热爱祖国、立志革命的文章。在灾荒连年、兵荒马乱的环境里,十四岁的他被迫失学,挑起生活的重担,整天参加劳动,放牛、种地、插秧、割禾等,与劳动人民建立了深厚的阶级感情。后随王震将军率领的三五九旅和干部旅从宣化店出发,跨汉水,越丹江,冲破敌人的重重包围,由大巴山区直抵秦岭山麓,在日无定食、夜无定宿极为困难情况下开展游击战争,牺牲时年仅十九岁。
一九四六年六月,中原解放军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战略部署,以英勇顽强的的革命精神,突破国民党几十万军队的层层包围,接着又以坚韧的革命毅力,克服重重困难,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转战到陕南地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妄想围歼我中原解放军的恶毒计划,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这时国民党当局在派重兵疯狂追击我军的同时,又继续搞和平欺骗。为了进一步揭露其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八月派新四军五师中原突围干部旅旅长张文津、干部旅政治部主任吴祖贻、中原军区干部毛楚雄作为我军代表赴西安谈判,路经我县江口时,被驻扎在当地的胡宗南部六十一师一八一团无理扣押,背信弃义的胡宗南向该团下达“就地秘密处决”的秘电,对三位同志及向导进行了秘密审讯和杀害。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在中央和湖北省委、商洛地委和我县的共同努力下,查清了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位烈士遇害的全部情况,了结了一桩历史悬案。
赤胆忠贞映丹心,心驰大业悼忠魂,骨埋秦岭传千古,血洒东江育后人。三位烈士为了人民解放大业,勇敢担负起党和人民给予的重任,在凶恶的敌人面前,坚强不屈,大义凛然,进行争锋相对的斗争,以共产党人大无畏的革命气概用自己的生命和信念向党和人民交出答卷。三位烈士的鲜血洒在我县的土地上,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一大损失,也是党的历史上一件可歌可泣的大事,是我县人民和全国人民永志不忘的大事。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以此为榜样,学习他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赴汤蹈火、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学习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学习他们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彻底革命精神,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奋斗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阅读《血染东江口》,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位英烈的人生传奇经历和革命斗争的风采不断在脑海闪现,让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战场上不怕流血牺牲、出生入死、奋勇杀敌的场景,工作中努力为人民解放不畏困难险阻、呕心沥血的情景,生活中实实在在、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场面。感受到了我们今天安逸舒适、丰衣足食的生活的来之不易,是先烈们流血牺牲换来的。更加坚定共产主义道路的信仰,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在此,我向这些革命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三位英烈为国捐躯的革命精神,如东江之水奔流不息,巍巍丰碑与秦岭群山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