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文】论图书馆员形象塑造
安康市图书馆学会“阿法迪杯安康首届馆员业务论文大赛”参赛作品选登
安康市图书馆 杨春华
图书馆员应从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两方面塑造自身形象。外在形象从仪表和语言两方面塑造,内在素质则通过思想修养、职业道德、知识结构、信息意识以及业务能力等方面来塑造。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形象的塑造,才能满足读者需求,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促进图书馆事业的进步与繁荣。
一、图书馆员形象的含义
图书馆员形象是指图书馆员在为读者提供服务时,在读者中所产生的印象以及得到的评价,诸如谈吐、能力以及待人接物的态度等,是体现图书馆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 作为图书馆员不仅要在外在形象上体现出一种良好的职业精神,同时也要以其自身的学识、优质的服务和内在的职业情感为读者提供服务,赢得读者的尊重和信赖。图书馆员形象构成主要包括:仪表、言行等外部形象,政治修养、职业道德、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内在素质。馆员形象好不好,既是馆员个人的文化涵养和精神面貌的表现, 又是图书馆文明服务的外在表现,关系到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现在,图书馆正经历着从“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到“知识”的转变。图书馆员所提供的服务也经历了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复合型图书馆服务和数字图书馆服务三个阶段。随着传感技术、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光纤与卫星通信技术及信息实用技术的发展,图书馆无论从其资源的采集、加工、存储,还是信息的提供等方面都改写了图书馆的传统含义。 对图书馆员而言,其角色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借借还还”“看门守摊”的形象,而是一个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能为社会各阶层读者提供多元化知识和有效信息的复合型图书馆员。 这就意味着新的角色的转换。 在这个转型阶段, 图书馆员应该树立怎样的形象,就成为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图书馆员形象的现状
在公共图书馆,给读者印象最深的,接触最多的就是外借处负责书刊流通的馆员。为读者进行借还服务的流通馆员,有的态度较为随便,对读者不够耐心,甚至和读者发生不应有的争执,致使读者对图书馆的整体印象和服务水平感到不满意, 影响到图书馆整体形象的提升。也正是这一服务窗口,让读者认为图书馆员就是借借还还图书的管理员和服务员。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图书馆事业总体上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但由于社会对图书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图书馆建设工作中,仅注重硬件设施建设,而忽视了人员队伍素质建设。近年来,尽管整个从业人员队伍在不断扩大,但高素质、高学历人员的流失已成为图书馆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此外,专业队伍中文化层次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依然存在。据有关资料统计, 我国县级图书馆专业人员中本科生不足 5% ,专科生也不过 20% — 30% 。图书馆 18 万专业技术人员中,学过图书馆专业的不到 5% 。因而,导致非专业人员比例过大,服务水平不高,以及图书馆不受重视,图书馆员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无法提高,致使个别馆员不安于自己的工作。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缺少其他相关学科的人才, 如网络和计算机专业人才等,无法使图书馆工作向多元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图书馆员的信息意识还不够敏锐, 还不善于有针对性地去收集读者需要的信息,无法很好地满足读者需求。这或许就是目前馆员形象的现状。
三、馆员形象问题分析
图书馆知识传播的方式之一就是书刊的流通和借阅。然而,图书馆的借借还还是一种固定的工作模式,同样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得工作缺乏激情,消磨人的意志,进而使图书馆员产生厌烦,于是这种情绪就会倾泄给读者,造成读者的不满。图书馆员对读者态度差,影响整个图书馆的形象,产生不好的社会效果。图书馆工作程序的单调、重复等特性,决定了图书馆员在工作中易产生沉闷、压抑等不好的情绪,尤其在读者服务工作中,时常发生读者的误解和责难,使得许多馆员感到不安、急躁和怨恨,从而影响了其与读者之间的交流,进而影响服务效果。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学会调理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在工作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控制自己的行为,克服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心态,缓解心理上的失衡感和失落感。馆员与读者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但是实际工作中,读者与图书馆员的关系总是错综复杂的,会发生各种矛盾。图书馆员由于通常被认为只是进行借借还还的服务员,加之知识结构的不完善, 导致读者在咨询馆员时,没能够得到满意的答复,使得一些读者对图书馆员不尊重,产生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的不理解。甚至有些读者会在书上乱画乱涂和撕书、偷书行为,使得读者与馆员之间的关系不融洽,导致他们之间的关系恶化。
四、图书馆员形象的塑造
图书馆员形象必须是外部形象和内在素质的和谐统一。 一个图书馆员不但要做到以饱满的精神状态、 端庄整洁的仪容和优雅大方的言谈举止来面对读者,同时还要敬业奉献,拥有复合的文化知识结构、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待人接物的态度。要达到这个目的,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塑造图书馆员的形象:
仪表即人的外表,它包括容貌、姿态、风度。仪表反映人的外在素质,是一个人的德、才、学、识、体貌等多种素质综合形成的独特外在表现。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知识素质、文明程度往往可以从衣着打扮上体现出来。 仪态整洁大方是每个仪态庄重的人所必然具有的共同特点。仪表美不仅是自重自爱的需要,更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仪表美能给读者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产生“印象效应”和“魅力效应”。
语言标志着图书馆员文明的程度,也是一个图书馆作风的直接表现。作为精神文明的窗口,图书馆更应体现出文明氛围。要塑造良好的语言形象,就必须要求图书馆员的语言要言之有理、理中含情、情理交融、生动准确、恰到好处。使用优美的服务语言能表达出图书馆工作者热爱图书馆事业,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高尚情操,能把文明之风带给读者,以自己的模范言行为读者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读书氛围。
作为一个爱岗敬业的图书馆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必备的。每一个职业都有各自特有的职业道德,而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则是由图书馆的性质、职能、服务方式和工作规律决定。爱岗敬业、办事公道、语言文明、优质服务是图书馆员应有的职业道德。塑造图书馆员良好的职业道德, 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必须进行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图书馆员必须提高对本职工作的认识,树立自信心,增强责任感,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要树立起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宗旨,做到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开拓进取。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让读者满意。良好的职业道德,决定着一个行业的文明程度, 影响着社会风气的改变,图书馆员只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树立图书馆的良好形象。
开展针对性的服务。要求图书馆员要有扎实的图书馆学、信息学知识,了解图书馆工作规律,对相关学科知识和新学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对新事物融会贯通的能力,以优质高效的服务让读者满意。图书馆员所从事的是知识和信息的服务工作, 就必须满足信息服务工作的日益更新和读者需求的不断变化。
信息意识包含着人们对信息和信息工作的感觉和感知。对于图书馆员来讲,由于图书馆的发展与馆员的自身素质和知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注重加强图书馆员的知识更新、观念更新、业务能力更新,并且要不断强化图书馆员的信息意识。图书馆开展信息工作的实质是向读者传递信息,因此,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读者需要什么信息,这样才可以知道收集什么,检索什么,加工什么,读者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需要什么信息,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意见或建议等。 图书馆员如果对这类信息掌握越多,对读者就越好,服务才有主动性,有针对性,还可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图书馆员应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而一个有强烈信息感的人,必然同时是个反应敏捷、博学多才的人。一般来说,图书馆员信息意识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对信息的反应、捕捉、判断及信息的综合运用上,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信息报道能力,就是告诉用户有什么的信息。二是信息检索能力,即能够利用各种手段检索到需要的信息。 三是信息提供能力, 就是将检索到的信息尽快地提供给所需的用户。图书馆员必须不断强化信息意识,以此不但能满足读者需求,同时也在提高自身的素质。图书馆员的信息意识决定着图书馆工作的质量,而强烈的事业心是培养和强化信息意识的重要条件。因此,要努力学习,在实践中培养,就能够不断提高信息意识,为图书馆事业做贡献。
作为优秀的图书馆员除了有热情的服务态度,还必须有良好的业务能力。现代图书馆员应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美国专业图书馆协会关于《 21 世纪专业图书馆员必备的素质》的报告,系统概括了迄今为止对专业图书馆员素质方面的研究成果, 涉及了图书馆员的专业能力和个人能力。专业能力指的是图书馆掌握与信息相关的各领域的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图书馆及信息工作的实际能力。 图书馆员必须系统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读者心理学以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外,还应具有较高的信息素质和信息加工处理能力,能够具备筛选和评价信息资源,分析读者信息要求,为读者提供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使信息要求达到读者需要的质量,满足读者的需求。以不变应万变,对读者热情周到,想读者所想,充分运用自己的业务能力为读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