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图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安图新闻

【书评】观《红日》有感

发布日期:2016-12-13 发布者: 访问:402

张西唯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看完了这本反映解放战争题材的《红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恢复平静,脑海中不时浮现出一幅幅他们当时同国民党的王牌师展开生与死的较量的画面。对解放战争时期作出巨大贡献的将士们的敬意油然而生,心中仿佛有一团熊熊的火焰,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而燃烧,在为那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而燃烧。

故事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中心,讲述了共产党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的王牌军74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1946年底,张灵甫所率领的74师是蒋介石用全副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王牌部队“天子之娇”,是国民党五大主力部队的第一主力。他发起了涟水战役攻占涟水,与华东野战军交锋。“常胜英雄军”沈丁部队在涟水与敌主力部队二次交锋后,实行战略后撤,退到山东,休整训练。当时,国民党集中兵力,企图压逼解放军在沂蒙山区决战,妄想消灭华东野战军。沈丁部队在莱芜西北的吐丝口地区,配合友邻部队,包围敌军。在莱芜战役中,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五万多人,活捉了敌军中将副司令官李仙洲,赢得了辉煌的胜利。1947年4月,张灵甫又以所率领的74师王牌军作为核心和中坚,再一次向沂蒙山区的华东野战军大举进攻。华东野战军把这股敌人逼进沂蒙山区的孟良崮一带全面包围了敌人。沈丁部队配合兄弟部队围歼在孟良崮一带的国民党74师。国民党的外围后援部队,冒死向解放军阻击部队冲击,企图救出陷于绝境的74师,结果被华东野战军连续打退。经过三天三夜激烈的战斗,华东野战军英勇的战士们,攻上了孟良崮高峰,躲藏在山洞里的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和他的残兵败卒被一举歼灭。华东野战军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艰难曲折,在经过了无数战士的牺牲后,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作者通过描绘解放军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以及当时山东战场上力量的悬殊,与最终战斗的胜利形成强烈的反差,说明了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为进一步刻划。作者一开始就把解放军写的十分被动,这样的结构布局在当时习惯于描写解放军"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文学作品中显得独特而又真实,体现出这位战争小说作家在当时的时代共鸣下对表现现代战争的独到眼光。然后,作品再以莱芜大捷的胜利作过渡,最后以集中描写孟良崮战役歼灭国民党"王牌军" 74师,把故事推向高潮。

作者在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中,形象地完成了对时代记忆的印证和阐述: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现代革命战争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艰难曲折,经过了无数的牺牲,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共产党那种团结合作,吃苦耐劳,严于律己,献身革命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虽然国民政府由美国人支持,有全美的装备,有最先进的战斗武器,有充足的食物,而共产党只有小米加步枪,但他们有最勇敢的战士,最崇高的理想以及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我认为这就是共产党最终胜利的原因。如果张灵甫当时能以大局为重,能以百姓利益为重,能以国家为重,也许他会成为第二个傅作义。一个人拥有才华固然不错,但如果不站在人民的那一边,不用在为民谋福利上,那他的才华也就失去了价值。

读完这部小说,我觉得我们这一代该做次好好地反省。如今如此幸福的生活,是伟大的共产党人出生入死换来的,我们的先辈们流了那么多的血,牺牲了那么多的生命,我们难道不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吗?反观现在的学生们,上了大学之后,似乎只记得吃喝玩乐,完全没有先辈爬雪山过草地那种不懈拼搏,吃苦奋斗的精神。面对挫折,也少了份永不服输的勇气与执着。不是哭哭啼啼选择逃避,就是喝酒泡吧选择麻痹自己。革命先辈们那种坚强、拼搏的精神去了哪里?现在的年轻人怕吃苦,都希望过上好的日子,可这种天上掉馅饼,不劳而获的事,哪会那么多。他们真应该好好学习学习共产党人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们有过胜利,但也同时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作为接班人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努力学习,树立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们的肩膀上抗着的,是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使命,我们一定不能辜负了前辈们对我们的期望,我们要展现我们当代大学生的风采。我们永不止步,我们永不言弃,我们永不服输!